欢迎进入遵义凌云志教育咨询中心!
卫生员在传说中变为“红军菩萨”-场景教学-遵义凌云志教育咨询中心
场景教学
场景教学 您的位置:首页>>教学计划>>场景教学
卫生员在传说中变为“红军菩萨”
2022-07-09 08:51:05 1502 返回列表







遵义红军山:卫生员在传说中变为“红军菩萨”

原标题:传说诉说的是民意
  在瑞金,多位红医研究者都提到了“红军菩萨”。先讲一个在遵义流传的传说:
  在红军离开遵义后的一天,一位老大爷受凉,因年老体弱又无钱医治,病势日益加重。此时的他想起了曾经给他治过病的红军,特别怀念一位牺牲的红军卫生员,心想:要是他在就好了,一定会给他治好病的。昏睡中,他不断叨念着那位红军卫生员,恍惚间,他感觉有一个身影走进了他的茅草棚。他睁眼一看,正是他心中念叨着的那位红军卫生员,背着红十字灰布挎包,来到了他的床前,微笑着叫他一声“大爷”,然后动作麻利地着给他打针、喂药。临走还留下几包药,嘱他好好休息,并好言安慰。老人激动不已,又担心附近不远的青冈林里暗藏着有反动派,要带卫生员走一条安全的路,于是挣扎着爬起来。卫生员坚持不允,在相互推拉之际,老大爷的头不小心碰到柴门上。“啊唷”一声,他醒了过来——原来是一个梦!老人出了身大汗,感到身子清爽多了。于是,他告诉家人:红军卫生员在他睡着后把他的病治好了。
  此事越传越神,后来就变成了“红军菩萨显灵”,盛传乡里。
  民间的传说及衍生的习俗,是人们对特定环境经历事件的记忆、回想或说明、解释,是特定社会生活与社会环境的反映,虽然与历史书写有很大的区别,但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。“红军菩萨”传说,最能说明的是一种心底的爱戴。这份爱戴来自老区百姓,属于红医。所以,作为红医的嫡系传人,中国医科大学、沈阳药科大学的师生有必要到遵义的红军山烈士陵园,祭一下红军坟,拜一下“红军菩萨”。这也是一种心灵教育。
  救治乡亲 卫生员追部队途中遇害
  我们在查找资料时,在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的解说词中找到了对“红军菩萨”传说由来更为确切的说法。
  红军坟是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烈士墓。墓名是毛泽东手体集录。
  1935年1月,红军第一次占领遵义后,龙思泉随队到达遵义东南桑木垭一带,为了解除原本就处于饥寒交迫、疾病缠身、无钱医治的农民的疾苦,龙思泉日夜不停,走访村寨,为农民治病。经他诊治过的病人个个病退康复。百姓遂认定这是一位救苦救难的“红军菩萨”,如此一传十、十传百,方圆几十里的农民,都请他诊病。
  一天下午,一个穷人的孩子从十多里远的地方来到部队,请红军卫生员为他父亲看病。经部队首长批准,龙思泉跋山涉水来到病人家中,诊断患者患伤寒病。由于严重高烧,患者病情危急,龙思泉忙碌一晚未能及时赶回部队。就在这时,部队执行紧急任务撤离遵义,由于通知不及,部队首长只好写一张条子,请房东刘大爷转交龙思泉。第二天,龙思泉回到部队驻地,得知部队紧急转移的消息后,告别了刘大爷和众乡亲,按照字条指出的方向追赶部队。刘大爷和乡亲们看着远去的龙思泉,担心着他的安危。突然,从那个方向传来砰砰的枪声。乡亲们循声跑到桑木垭,发现龙思泉已经倒在血泊中。
  刘大爷和乡亲们悄悄把卫生员安葬了。
  由于当时并不知道龙思泉的真实姓名,他们只好在坟前树了一块“红军坟”的牌子。此后常有百姓到他的坟前烧香祭拜,并在附近摘一些草药,服下后有些人的病情有所好转。乡亲们认为是红军在保佑他们,这样烧香的人越来越多。
  这位卫生员也被传成了温柔和善的女红医,变成了“红军菩萨”。
  百姓护坟 平掉旧坟就堆个更大的
  红军坟香火旺盛,实际上是百姓拥护红军的表现,这引起国民党当政者的恐慌。他们下令挖掉红军坟。所以,遵义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护坟的故事:
  保长张建秋让人去平坟,但谁都不愿意去打扰烈士。张建秋只得自己动手。桑木垭当地百姓得知后纷纷赶来,把保长团团围住,不许他挖红军坟。保长见众怒难犯,只好回去报告。后来,上级让乡长亲自去办。乡长带着乡丁来挖坟,又受到群众阻拦,有人还吓唬他:“你们来挖坟,小心红军显灵,给你们降灾降难。”乡长恼羞成怒,威胁群众:“谁敢反抗,谁就是共产党,就要抓去坐牢!”众人虽恼怒但又无奈。事又凑巧,一个乡丁一锄头挖下去,一块石头滚下来,砸到了他脚上,鲜血直流。这时,群众中有人高喊:“红军显灵了,红军显灵了!”随后,乡丁停下手中锄头,不敢再挖,乡长的挖坟行动也夭折了。
  国民党遵义专员高文伯得知红军坟迟迟没有平掉,责令县长亲自出马。
  县长带着保警大队的兵来到红军坟前,县长骑的马受到群众洪汉的惊吓,突然奔跑起来,把县长摔了下来。县长摔伤后,连忙带着人撤走了。令人愤怒的是,保警们当晚还是偷偷返回把坟平掉了。
  不过,不久一座更高更大更坚固的红军坟又耸立在桑木垭向阳的坡地上。当地百姓还形成了一个习惯:路过时一定会拾几块石头垒上去,坟越堆越高,越堆越大。双方的斗争时紧时松地进行着,直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后,这种斗争才缓和下来。平坟,是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的虚弱表现;而护坟,则是从心底溢出的真诚拥戴。
  1954年3月,遵义市人民政府将桑木垭红军坟迁入遵义市烈士陵园里。红军坟迁来后,香火更旺了,云、贵、川等地都有人到红军坟进香,祈求“红军菩萨”的保佑。“神话”也是越传越神奇了。
  详细考证 “红军菩萨”原型是龙思泉
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原校长钟有煌于1933年入红军卫生学校学习,长征途中在红三军团5师13团任军医,知道“红军菩萨”传说后一直想弄清楚坟里究竟埋葬的是哪位战友?1995年,他致函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,提出对红军坟里卫生员“性别”的疑问,并介绍了红十三团撤离遵义时龙思泉为农民看病而未归队的情况。
  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调查人员多次派人到北京访问这位老红军,并根据他所提供的线索,在当地做调查考证,找到了当年参加埋葬这位红军遗体的两位农民,证明这位红军是男的。埋葬红军遗体的带头人是红十三团二营营部驻地的房东刘大爷。他认识这位红军就是住在他家的卫生员。由此确认:这位红军就是为农民治病后失踪的二营卫生员龙思泉。
  谜揭开了。2013年11月,第三军医大学先后派人赴广西百色市委宣传部、百色市党史馆、红七军旧址纪念馆、百色起义纪念馆调查了解龙思泉生平,又赴遵义市桑木垭镇、遵义市图书馆、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、遵义县委党史研究室、遵义会议纪念馆了解情况,基本核实了龙思泉烈士的基本信息及被害经过——
  龙思泉,男,广西人。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中医知识。1929年参加邓小平、张云逸等领导的百色起义后参加红军,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5年1月,中央红军长征辗转到黔北,红三军团一部根据指示在遵义城南一线布防。当时驻防在遵义城南的卫生员龙思泉除了为全营进行防病治病工作,同时还积极为驻地群众看病治病。在龙思泉出诊距部队二十里外松木岭的一家农户回到驻地后,得知部队已经开拔,在追赶部队途中,被枪击杀害。根据《红一方面军长征史事日志》一书记载,红三军团撤离遵义的时间为1935年1月19日。另据原遵义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朱存福所著《留下自己的思考》一书中关于“桑木垭红军坟”的记载以及钟有煌老校长《在战斗中成长》一书中有关龙思泉烈士出诊时间的回忆,最终确认龙思泉同志牺牲的时间为1935年1月19日,牺牲时年仅18岁。
  恢复男身 尊重民意铜像仍为女性
  “摸摸脚,红军菩萨会保佑你。”
  1990年,遵义人将“红军菩萨”形象用艺术形式再现,由原四川美院院长叶毓山教授创作了一尊铜铸雕塑,是一位红军女卫生员怀抱病弱的孩子在专注喂药。因红军卫生员有爱心、有善心,对待百姓如亲人,对待孩子像母亲,所以,这个红军坟前的雕像便幻化成女卫生员形象,人们亲切地叫她“小红”。当地人认为,这个“红军菩萨”类似于药师菩萨,能保佑健康。“是个遵义人都摸过红军脚”的说法在很多人看来并不夸张。
 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宣传科长徐国斌告诉记者,叶毓山教授雕塑的铜像当时用的是一厘米厚的铜,但因为有太多人摸铜像的手和脚,结果把铜像的手和脚摸穿了。由于龙思泉是老校长钟有煌的战友,2013年,第三军医大学和遵义会议纪念馆商量,决定捐资重塑该雕像,由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黄作林教授设计制作。当时特意选用了3厘米厚的紫铜来做手和脚,还有卫生箱,于2014年1月19日建成。现在刚过去两年多,新塑的“小红”的手和脚又被人摸得铮亮。
  记者有个疑问:既然确认“小红”的原型是龙思泉,是男卫生员,那为什么重塑雕像时没有恢复“小红”真实的男卫生员形象呢?“‘小红’为女卫生员的形象已深入人心,铜像只是对红军精神的缅怀,‘小红’作为雕塑艺术品,已不用以性别来区分。红军坟纪念铜像简介就能详细地介绍其历史故事。”徐国斌称。
  徐国斌认为,现在红军卫生员到底是男是女,已经不是很重要了,重要的是纪念铜像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——它体现的是红医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、鱼水情深。这尊铜像,是以龙思泉为代表的广大红色军医的化身,也是红色军医文化最早的起源之一。而在记者看来,龙思泉是红医的杰出代表,从他身上反映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、不畏牺牲的红医精神,对构建现代医患关系也会有所启示。

二维码
遵义凌云志教育咨询中心 电话:17785228886 传真: 邮箱:zyslyz2016@163.com 地址:南京路电力花园B栋B单元1-3
Copyright © 2018-2023 遵义凌云志教育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号:黔ICP备18010290号-1   技术支持:清清帮网络工作室